在重庆除了洪崖洞和解放碑那些地方,还有哪里可以找到老重庆的味道?
其实,洪崖洞和解放碑哪里还有多少老重庆的味道啊,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了重庆的一个地标,早已被时尚、外来物所包围。要说老重庆的味道,还得这些地方。
通远门
古重庆有9开8闭17道城门,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东水门和通远门,其中通远门保留最完整,不仅留下了门,还留下了一大段城墙,以及老巷子,现在你登上通远门,可以在那里喝坝坝茶、听重庆言子儿、吃重庆菜,还能吃到小时候的味道:炒米糖开水,那一段古城区满目沧桑,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朝代的砖,沿着鼓楼巷往里走,会进入到重庆老居民的住处,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大都市非常不一样,这条巷子还通往山城第三步道、仁爱堂、领事巷等遗址。老重庆的韵味在这里很浓。
东水门
东水门是另一个被保留下来的老城门,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老重庆陡峭的坡坎,清凉的黄葛树,这里与湖广会馆相邻,那是一座非常宏伟的古建筑,也是老重庆的代表性建筑,同时穿过城门往下走,可以到达江边,显示出老重庆的错落感。
供图/东方IC
巴南区木洞水街
重庆巴南区的木洞距离主城不算远,开车半小时即到,是一个在长江边上的老水码头,现在经过整修,成了一座新旧结合的美丽水街,老居民仍居住在靠山一边,靠江那边则打造成了一个可以看风景、吃小吃的风情水街,木洞有名的豆花饭、烧白在这儿都能吃到,最喜欢在江边看邮轮来来往往,以及当地居民在江边洗衣服的情景,这儿的时光很老很慢。
洪崖洞与解放碑更多体现出城市的繁华与喧嚣,老重庆的味道只有去山城的老街小巷寻觅,现在城市飞速发展,老街后巷已越来越少,来南岸的“下浩里”寻找老重庆的味道吧!
从南滨路一路寻下浩里的入口,先到了米市老街。
米市街一带在重庆开埠后曾十分繁荣,中外杂沓,商贾云集。民国时期,重庆长生、老厂和黄角垭等地的米商时常来这里贩卖大米,逐渐形成了集市和街区,米市街因此得名。历时两年,修复后的米市街重新对外开放,其间有一栋中西合璧的红色建筑,尤为引人注目。
门前的两只大石狮子,虽有些发黑但仍然威武 红色建筑大门上方有一块石匾,隐约现出“合记堆店”几个字。“堆店”为旧时人们对仓库的别称,“合记堆店”就是当时米商们堆放大米的老仓库。抗战爆发后,这栋建筑还是武昌中华大学的临时校舍,该大学为战时首都的重庆培养了不少翻译人才。
合记堆店 重庆城,城中有江,江边建城,很多城镇街区的地名无不映射出“江城”的味道。
“岸”、“川”、“津”、“溪”、“滩”、“沱”、“湾”、“浩”、“沟”、“渡”等字在地名中随处可见。“下浩”始称“龙门浩”,因处在长江主流水泾,在龙口相对处,由此得名。
1891年开埠后,重庆水域码头成为中国内陆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工商繁兴,下浩沿长江而立,与渝中区隔江而望,是长江南岸主要老街之一。
在米市街和桥头火锅之间,有一坡不起眼的梯坎,从梯坎上去,经过这样一条狭窄的小道,就进入下浩老街了。
老重庆的味道,我知道一个地方,就是渝中区的十八梯,小编去年刚好去爬过。当时去的时候那地方很多老的民宅建筑都标着拆字样,面临***,只是太可惜了。
下面具体介绍十八梯。
十八梯位于重庆渝中区的较场口,是从上半城山顶通往下半城的一条老街道,整个老街道都是由青石阶铺成的,围绕着山蜿蜒屈曲,走这老街让你找回老重庆的感觉。
十八梯的老街道周围住着很多老百姓,他们房子都比较老,那些老百姓生活得怡然自乐,他们有的打***,年纪大的老年人有的养鸟,有的聚在一起吹牛,还有掏耳朵的,卖小吃的,中间会有些小铺子,***、修脚、点痣的都有,散发出市井气息,那绝对是正宗的老重庆的味道。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lnmw.com/post/1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