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要不要贴秋膘?
秋天到了,人们经常会说要贴秋膘,但是女孩子应该不是这样想的,无论什么季节,我们都想要保持美美的状态。
一组在家也能做的减脂操,想保持良好的皮肤状态,别连这个也不知道。
舞蹈式可以帮我们减掉脂肪的,它对我们的腿部和手臂都有减脂作用,也能拉伸我们的腿部韧带。再站直身体以后,我们要让右腿向后伸并让右小腿向上抬起来,然后右臂绕过头顶向后弯曲,用右手抓住右脚。然后我们可以改变左手向斜上方伸直的动作,而让它伸直放在左腿腿面上,再让上半身向下倾斜。这样会增强对我们左侧身体的锻炼,这样练习过后,我们再交换身体左右侧的动作重复进行就可以了,以保证均匀良好的锻炼效果。
我们也可以蹲下来练习,依然能帮我们消减脂肪的。在蹲下来以后,先伸展右腿,并让右腿抬起来向左弯曲,小腿搭在左腿面上,然后踮起左脚,双手在胸前合十,以后再换右腿撑地重复进行就好了。对我们腿部和腰部的锻炼是非常强的,还能提高我们的平衡性。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这是立秋的候志。
古时候,在立秋这天,人们会用悬秤称体重。将体重与立夏是对比,来检验肥瘦。如果体重减轻了,就叫做“苦夏”。就要多吃美食,也正是所谓的“贴秋膘”。
人到夏天,胃口轻简,饭食清淡,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好的,增加些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所谓“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以肉贴膘”。
今日立秋,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一年过半,天气转凉,夏未尽,秋已至。
宋朝时,掌管历法的官员算好立秋的时刻,身穿朝服,手持朝笏,时刻一到,便会高声奏报:“秋来!”
宫殿外的梧桐树伴随着这声奏报,零星落下几片树叶,寓意着秋天的正式来到。
“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编按:谓穿礼服而执朝笏)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梦梁录》
到底要不要贴秋膘?
“贴秋膘”是自古就有的传统,专门上网查了一下“贴秋膘”习俗的渊源,比较多的说法是这是一个民间流行风俗:“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但是,有些事情就是经不住分析和推敲,您想想,古代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常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优质蛋白质来源比较少,再加上夏天酷热,还要种田劳作,一个夏天下来想必会掉几斤肉,于是就有了“一夏无病三分虚”的说法,见自己瘦了便“以肉贴膘”,让自己增加些重量,来抵御即将来到的寒冷。所以贴秋膘从传统来说,是基于古代营养人不良的基础。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人们从来不会因为缺吃少穿而发愁,更不会缺肉吃,所以经过一个夏天也没见体重有多大变化,很多人减肥还来不及,还有人被血脂高血压高的慢病困扰着,这样的人要是还依照古人的经验,一个劲儿的大快朵颐,给自己“贴秋膘”,虽然是一时满足了口腹,但是对本来已有的肥胖和慢病无异于火上浇油。
现代人“贴秋膘”要分而论之:
对于身体瘦弱的人,可以适当的增加肉制品的摄入量,增加自身肌肉和脂肪的含量,以抵御冬天的寒冷。
对于正常健康的人来说,按照膳食指南的推荐量吃就好啦,没有必要大补特补。
对于肥胖,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病的人来说,“贴秋膘”这件事还是别想了,先把体重、血脂、血压等指标控制好了再说。
对于现代人,不如把“贴秋膘”变成“润秋燥”
立秋,很多人都会跟“贴秋膘”联系起来。贴秋膘的习俗最开始是在北京、河北等华北地区流行。在立秋这一天,几乎家家都会炖上一锅肉,讲究一些的人家还会吃白切肉、红烧肉、炖鸡、红烧鱼、肉馅饺子等。.
1、贴秋膘的由来
这种习俗的来源,普遍说法是,在过去北方农村地区生活水平较低,经过夏季的艰辛劳动,为了给壮劳力补充身体,给秋收做准备,就在立秋这天杀猪宰羊,做些有营养的菜肴,这就是所谓的“贴秋膘”。后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个习俗就被带到了城市,并渐渐普及。
2、什么人不适合贴秋膘
但是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糖尿病、痛风等患病人数不断升高,糖尿病发病率更是直逼10%,大家随便问问身边朋友,多少会有家中出现“糖友”的现象。这些疾病多少都与平时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3、贴秋膘科学吗?
在现如今提倡健康饮食的大背景下,“贴秋膘”这种行为是不科学的。首先,暴饮暴食对身体伤害很大,一次性大量摄入高脂肪的食品不利于健康。其次,北方的饮食习惯,一做就是一大堆,在炎热的季节,剩饭剩菜非常容易变质。最后,面对丰盛的饭菜,糖尿病、痛风等病人很难管住自己的胃口,有好菜再喝点酒,更增添身体负担。
4、饮食建议
所以立秋“贴秋膘”的仪式感要高于本来的意义,高脂肪的食品,在立秋这一天有一道菜就可以了。正常情况下,鱼、肉、蛋类食品,保证每天4两左右就能满足身体需要。立秋嘛,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庆祝时光飞逝,感叹时代变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lnmw.com/post/1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