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术时,全麻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谢谢邀请!作为一名麻醉医生,下面我就以一例全麻手术过程来回答这个问题!
该病人诊断甲状腺肿瘤,在气管插管下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术前先是导尿,备皮,所以碰到异性护士千万不要害羞,因为这都是医务人员的工作范围。
来到手术室,输液,心电监护,吸氧先给你装上。你会看到***医生在抽药,而且还是很多只针。
准备好后,我先推点咪达唑仑后,你就开始觉得头晕晕,不过此时你的神志还是清醒的。接着有个呼吸面罩扣在你脸上,随后感觉面罩有气体冲入自己嘴巴和鼻内,此时,***医生已经开始推肌松葯和丙泊酚了,你很快就会没有意识,没有知觉,没有呼吸,面罩里的气体就是给你***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
***医生会拍打你的肩膀,呼喊你的名字。你会慢慢苏醒,当此时的你,就好像第二天醒来感冒了一样,头晕晕,很疲惫,浑身乏力感。特别是喉咙非常不舒服,因为有根气管导管插在喉咙里。***医生会叫你用力呼吸,在确保呼吸恢复后,把导管拔出来,用吸痰管往你嘴里吸痰。
术后返回病房,你还是很困,会继续睡觉。待药物代谢完毕,就会慢慢清醒!
最近做了一个微创手术,自己躺手术台上,医生给我盖上被子,让自己把衣服都脱了,裤子也脱了,都是病号服。然后就一直躺着。没一会儿,给我手上扎了留置针,说给我输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来着,然后给我带上氧气罩,给我确认说等会儿要全麻。我说哦。我就一直盯着天花板,还在想等会儿麻药是打针吗,听说很痛。。。然后,不知道啥时候没知觉的,也不知道是麻药通过液体进身体的还是通过氧气面罩。
再一次醒来,是听见有人在叫我名字,让我醒一醒。意识还是比较模糊,听见让我睁眼,我还是很努力的睁了一下,然后又闭上了。就一直有声音喊我别睡了,醒一醒,我就努力的睁一下眼睛,一直意识都很模糊。后面回病房,医生喊我自己挪到病床上,他一个口令我一个动作。。。之后意识都是模模糊糊的,等好几个小时后才好些。
2020年8月做了微创肺段切除,术前医生判断是早期肺癌,为了尽可能的保全我的肺功能医生帮我选择了支气管镜下的电磁导航定位。前一天术前准备后晚上10点后不能吃喝了,早上第一台手术。进入手术室后***师开始核对姓名,然后打吊针,告诉我要睡觉了昂,然后就啥也不知道了[可爱]。然后就听有人告诉我手术结束要回病房了,迷迷糊糊的被推出手术室,努力睁开眼睛看到了手术室外的家人,我努力说了一句“我没事”。回到监护病房后处于昏迷状态,护士提醒陪护不能让我一直睡,不停的骚扰我[捂脸]。努力了6个小时后开始喝小米汁,慢慢恢复意识后才知道我在手术室里面5个小时,家人吓坏了。最后病理报告与医生判断一致。对于手术全麻的病人来说手术时无压力,术后恢复比较痛苦,需要咬紧牙关熬。
全身***简称全麻。一般做较大的手术时会选择全麻。通常是指***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患者表现为意识暂时丧失、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
***开始准备工作,即***诱导时,护士会抽血化验、留置输液针等准备工作,可能有不适感,诱导分为吸入诱导和静脉诱导,吸入诱导是在如下图***师把呼吸面罩扣住口鼻,吸入***,患者逐渐入睡,对外界无反应,后续会持续静脉滴入***,维持***状态,持续整个手术过程,当然,也会应用肌肉松弛等***药物,不过患者不会有任何感觉。
手术结束后,也就是***苏醒过程,患者意识逐渐恢复,会有气管插管的 不适及伤口的疼痛感,***师根据患者苏醒状况,拔除气管插管。
***只是暂时性遗忘,就是手术过程没有记忆,但术前的记忆不会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对患者的记忆力及理解力不会有影响的。
十五年前,我因***导致多处骨折,做手术时打了全麻,那次没有记忆,过了三年,在我手臂上取钢板时又做了一次,这次映象很深,感受特殊,在开始手术时,我感觉很疼,让医生轻点,医生说好好好,我给你加点麻药,于是我便失去了知觉,但大脑中出现一个幻觉,是说:在做手术时有一个定律,每到满两百人时,第二百个做手术的人便会死去,我正好是那个第二百个,这是劫数,我是不能醒来了,而且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象计算机屏幕一样的巨大的屏幕,上面是无休无止的滚动的数据,在无止的滚动着,太烦人了,就这样无休无止的滚动着,心里总想着,这就叫万劫不复,那种难受,可能没有人感受过,心中想着,这将是我永久的,无休止的折磨,那种失望,那种惊恐是无以复加的,正当我在万般惊恐时,耳边听到一个声音,"好了,推到病房去″,于是,我醒了,三个小时后,我还去打了场***,至今记忆忧新,我想这种恐怖的感受,在我有生之年是不会忘记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lnmw.com/post/1009.html